大宗化工“冰火两重天”:谁在狂奔,谁在泥淖?
今年的A股基础化工行业,像极了一辆同时踩下刹车和油门的赛车。48家上市公司率先亮出2025年中报业绩预告,冷暖自知。有企业一骑绝尘,利润暴涨数倍;有企业却泥潭难行,亏损数字狠狠扎眼。一份份业绩预告,像化工原料的升温和骤冷,把行业内部的分化,写得格外决绝。
我翻完所有数据后,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的,是极致对撞的两组数字:巨化股份同比增长145%净赚20.5亿,中化国际则逆风暴跌7226%,预亏8.78亿。这已不是冷暖差别,而是生死边界。是什么在塑造这样的裂谷?故事藏在数据细节里,更藏在赛道切换与企业抉择的锋刃时刻。
第一幕:新材料风头正劲,老化工却步步退守
点开巨化股份的财务表,利润暴涨的背后,关键信息跃然纸上:它抓住了制冷剂的供需拐点。全球新能汽车换代、绿色制冷剂替代潮,双管齐下,把原本不起眼的工厂流水线推上新高地。更绝的是原材料萤石出人意料的便宜,成本一砍再砍,这头财瘦马瞬间变成了蓬勃赛马。有人问,巨化凭什么能在氟化工赛道独领风骚?但凡翻过行业走势图的都知道,这条赛道“冷门”多年,正适合有远见的大象起舞。
和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化国际的彷徨。主营环氧丙烷、苯酚等大宗化学品,行业产能过剩,价格难有起色。让人窒息的并不只是价格低迷,更可怕的是旧模式自我消耗的“慢性病”——前些年高速扩产埋下苦果,海外市场波动又带来外部冲击。更雪上加霜的是新能源项目破产,一纸清算报告让本就焦头烂额的财报满目疮痍。一位老员工自嘲:“现在这行情,钞票都要精打细算着过年。”
第二幕:农化黑马与盐湖“守夜人”
还有一条赛道被低调书写着“翻盘”剧本。农化产品今年格外亮眼,11家上市公司中8家同创正增长,钾肥企业藏格矿业和亚钾国际成了行业的两面旗帜。注意亚钾国际净利润同比高达207%,先达股份更是暴涨2639%。这些数字背后,有没有发现切换的风向?谁在全球粮食危机中抢占定价权,谁能提前布局盐湖资源,谁就是下一个攀升王者。
川西盐湖的凌晨和正午,一点都不一样。守着矿山的藏格人知道,察尔汗盐湖的霞光里不止有风沙,还有东亚市场对钾的饥渴。农化企业们曾经被青黄不接的天气和原料周期折磨,如今却在粮价高企、“以耕定天下”的大背景下,悄然完成估值重塑。亚钾的研发总监说,去年队里有人笑称“钾肥比黄金还金贵”,今年则沉默得更多,他们怕价格一天一个样儿。
你肯定好奇:那么多同行,为何只有少数冲出来?原因很简单,做矿的拼资源禀赋、做肥的拼全球布局、拼承压能力更拼政策天平的微妙倾斜。要想稳坐高景气赛道,很难靠侥幸。
第三幕:高增长警报与大宗危局下的矛盾切割
有人猛跑,有人止步,也有人感受到“增长红利”反噬的锋利。过去一年不少企业在新能源材料与特种化学品小赛道上实现业绩飞跃,例如兄弟科技、世龙实业、利尔化学们。但有意思也残酷的是,曾经万众追捧的大宗化工和传统精细化工板块,现在成了最拉胯的一群,维远股份、诚志股份等利润腰斩乃至巨亏——产能过剩如同一盘慢慢冷却的火锅,来不及撤离的玩家只能在“越卖越亏”中苦熬。
长青股份某基层管理曾对我说:“我们都在拼,不算输家。但今年谁都不敢说日子好过,不亏就是赢。”与利润暴增同行相比,这样的话是不是带点自嘲?在热点公司弹冠相庆的背影里,我们是否也该关注这些“沉默板块”里缓慢挣扎和默默创新的人?
第四幕:行业洗牌前夜,胜败分水岭在悄悄移动
这一轮轮红与黑、涨与亏、守与变,终归在拷问一个问题:当赛道红利消退、产能见顶、需求端任性波动时,基础化工真正的胜负决定于哪儿?我的观点也许颠覆你的惯常逻辑——不在于谁最先卷进热点潮流,而是谁能精准踩住“赛道迁移”的那一刻。
创新、技术、资源,甚至投资失败的灰色空间,都在预示一件事:化工行业未来五年最大的确定性,是不确定。你今天躺在利润温床上,明年可能就被新材料一个创新碾成追赶者。而你今年在成本泥沼里挣扎,明年或许凭一个小赛道变成行业新贵。这残酷现实下,传统大厂和新晋黑马的心理距离,远比账面利润更悬殊。
我非常想问一句:对于眼下的剧烈分化,各位怎么看?你是否更愿意相信周期的力量,会再度拯救那些“苦熬”的老化工?还是你也认同,只有敢于断舍离与创新突围,才有可能坐稳下一轮周期主场?
这场冰火两重天的化工业绩大战,或许值得每个人在饭桌上做一次竞猜。等到下一年中报出来,又是谁能嬉笑着回忆年初的那份“分化榜单”?如果你是行业一员,或者曾在化工圈摸爬滚打,不妨留言,说说你心里的答案。
万变之中,那些能看见拐点并果断下场的企业和人,或许才是下一个十年真赢家。而此刻的分化,不过是新秩序登场前夜最真实的注脚。
全国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